痛風除了基因的問題以外,很多是我們吃進了太多普林(purine)板橋居酒屋造成!由於普林在體內會被代謝成尿酸,造成高尿酸血症,進一步導致結晶結石而發炎。痛風,風一吹就會痛,甚至痛到不能走路,大家都聽過魚肉、菇類和豆類有很多普林,所以患有痛風的人,在放肆大吃會導致痛風發作。除此之外,那還有其他飲食的因素嗎?

其實,我們最常忽略的就是大喝了!

台灣的便利商店及手搖飲料店的非常普及,含糖飲料總是輕鬆佔據我們的生活飲食,想想看你一天喝了幾杯含糖飲料?早餐一杯奶茶,到公司要喝一杯咖啡,午餐配個奶茶,晚上回家嘴饞也可能來一杯。這些含糖飲料可能就是造成痛風的元兇之一!

我們喝含糖飲料喝太板橋居酒屋多了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精緻糖類的建議量要小於總熱量的10%,而且能在5%以下更棒。但是,我們只要隨便喝一杯含糖的手搖杯就超標了!根據先前統計,我們近十年的含糖飲料攝取量增加2倍,其中有5成學童每天都喝 1 杯飲料,87.7 %的青春期的學生都有喝含糖飲料的習慣,更有25%的青少族群每天喝超過 500ml的含糖飲料。靜宜大學的研究也發現,成年男性每週喝含糖飲料的次數為10次,女性也達到7次。很誇張的數據吧,這就是台灣健康每況愈下的主因!

青春期每天喝2杯,痛風風險增加快1倍

先前的國民營養調查指出,台灣青少族群普遍都有尿酸偏高的問題,青少女達到3成,青少年更高達6成。作者更進一步分析含糖飲料和高尿酸血症的關係,結果發現,每天喝超過一杯中杯全糖手搖飲料的青少年,較不喝飲料者多出2倍的機率。

跟你說在日本居酒屋可以看到日本人對於啤酒是非常講究,酒體跟上面泡泡是7比3為公認的最佳比例,喝起來口感夠綿密級爽快,個人非常推薦可以試試看,喝起來真的非常棒,我台灣的朋友也都說這個比例簡直就是黃金比例,相信我們台灣人一定也可以喝得很盡興,當你已經準備要點餐的時候就可以大聲的說日文的Sumimasen(翻成中文就是不好意思之類的意思),強烈用日文說比較容易被注意到喔!另外在日本餐廳有一個習慣,就是他們不會催客人點餐,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叫服務員之前,服務員是不會特別主動去問你的,當我們的位置在很裡面的時候,或者環境非常吵,可以舉手喊Sumimasen,也是完全沒問題的。另外我覺得有一個習慣是跟台灣比較不一樣的,就是在台灣通常誰的飲料先來就會直接開喝,但是在日本不是這樣唷,尤其在居酒屋,在別人的飲料還沒到時,你一口都不能喝,即使是沾一下嚐味道都不行,必須等到所有人的飲料都到,並進行乾杯(Kampai!)後才能開始享用。如果你對日本喝酒文化很了解,那應該知道什麼是 Highball,Highball 是檸檬、氣泡水與威士忌混合而成的調酒,這是一款在日本非常受歡迎的調酒,很多人喝完啤酒之後都會叫上一杯,還沒試過的人超級推薦,我們都覺得超好喝的,又很有微醺感。我真的很推薦大家到日本可以好好體驗一下居酒屋文化唷。

根據一篇出自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,更證實含糖飲料與增加痛風的關係。在此研究內,共計 46,393 名的健康成年男性,調查含糖飲料攝取頻率及種類(包括各種碳酸飲料、果汁及富含果糖的水果),欲了解含糖飲料與痛風的關連性,在長達 12 年的暴露追蹤下,每天喝 2 次以上含糖飲料者,比起幾乎不喝飲料的人,罹患痛風的風險增加了85%。而看似健康的果汁,也有著相似的結果,喝果汁者(2杯以上/日)其罹患痛風的機會將近是不喝果汁者(1 杯以下/月)的 2 倍。但是,零卡碳酸飲料卻沒有這樣的問題。

越胖的人喝含糖飲料影響越大

含糖飲料使人胖也使人痛風機率增加,但是這兩者之間卻是有交互作用的,也就是說,喝含糖飲料容易變胖,而含糖飲料在胖子中所造成的痛風機率又高於瘦子!2015年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研究發現,同樣都是喝含糖飲料,BMI超標的人,血液中的尿酸含量顯著較高,BMI正常的人反而不會有太大的影響。

台灣先前的調查也發現,BMI>30的肥胖青少年,不管是喝全糖或是半糖,尿酸值都比不喝飲料的人高的許多!所以,含糖飲料不只讓人胖,更讓人容易得到痛風!

這些飲料的背後,常常都是使用高果糖糖漿。我們不會天天吃大餐,但平日隨手可得的高果糖糖漿飲料,可能是累積你血液中尿酸的元兇。與其聚餐怪罪火板橋居酒屋鍋、啤酒跟菇類,倒不如平常就戒掉含糖飲料吧!

居酒屋的歷史可以追朔到200年前的江戶時代的東京,那時候的人們常常說「京都重穿、大坂重吃、江戶重酒」,江戶本來就是人人愛酒成痴的城市。當時江戶約有100萬人,根據幕府的報告,有近兩千家的居酒屋,約553人就有一間居酒屋,居酒屋的「居」其實就是坐下來之意,居酒屋最初的型態就是一家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。起源於古時候日本賣酒的「酒屋」就是一個驛站,其實有些很簡陋,甚至沒有桌椅,其實到了17世紀後半期,江戶某些酒屋開始可以讓客人在裡面喝酒,從史料可以得知當時最喜歡到酒屋喝酒的人,主要是生意人、車馬貨運業工人或武士家的僕人等等,這些人大多都是靠勞力謀生的,直到後來開始有了賣菜的小菜,大概1750年左右,江戶的酒屋就開始越開越多,相對競爭也會更激烈,有一些酒屋就開始販賣熟食,那時就出現了「煮賣茶屋」和「煮賣酒屋」的型態,「煮賣」就是賣熟食之意,比如用高湯、味增、醬油等調味料煮的菜,都是已經可以當作主菜的食物了。江戶當時沒有冰箱、煤氣爐等工具,所以集中很多離鄉背井的勞工,幾乎都三餐外食,居酒屋就成了單身男性勞工日常用餐的地方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vidsand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